地址:廊坊市万达广场E座1808室
咨询电话:18632688886
QQ在线咨询:2595926555
请用微信扫描此二维码,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帐号,及时了解更多资讯。
学乐器不仅是考验孩子,更是考验家长的耐心和忍耐。其实我们想想,很多时候不是孩子坚持不了,而是大人们的懈怠,各种理由。
有时候家长心疼学费,孩子没弹出来或者弹不好就不上课,这可以理解,但学习不是经商。你可能省了一次学费,但可能延误了一个好习惯、好态度的建立。再说好老师也会尽量对得起你付的毛爷爷。也许老师说的某一句话你领悟了受益终身。当然前提是你找的老师是值得你信任。如果你有怀疑老师,哪怕一点点,那你趁早换掉,因为你的怀疑会给孩子造成不良的影响,也会给可能被你误会的老师造成伤害,影响老师与孩子的互动。
琴学得好的,往往背后都有个虎爸或虎妈,李云迪、郎朗等都是因为背后有只老虎。当然关于坚持不请假是不可能的。但你的态度决定结果。在评价孩子学琴和老师教学质量时,评价自己对孩子学琴的态度也是必要的:你是否认真坚持,陪孩子一起努力过?
经常有家长说在老师课堂上,孩子出奇听话,弹得好、效率高,一到家就完全变样,各种问题:不愿练、开小差、小动作,练琴时一会儿要喝一会儿要拉一会儿要吃,各种事。究其原因,其实很简单,原因在于家里没有营造好学习的气氛。问问孩子练琴时你自己在干什么,是否在一旁玩手机、褒电话、看电视、聊天、也可能在打麻将吧,或许你很勤劳在叮叮当当做家务,还时不时对孩子吼两句"好好练,别分心",她他能不分心吗?如你做了这其中的一种家长那都会影响孩子。怎么解决?很简单,孩子练琴时你停止这些,尽量营造学习气氛。如果想让孩子学好而又无法停止手头事务,那就坚持天天去老师那儿也行。这两种选择都是要你舍得付出。一是全心全意的精力,一是更多的物质支持。
在孩子学习过程中,有一天你可能会跟不上孩子的手指了,有些曲子很难,小孩一时弹不下去,亲爱的家长你这时候会干嘛?有经验的家长可能会分两种情况,如果是太难那就手把手教耐心教几遍,到学会为止。如果资质聪慧因为没练、不愿吃苦,要教训他她,但应该采取平等的态度,平和的语气。你肯定受不了劈头盖脸一顿轰吧。你得问问自己你凭什么骂,你解决了什么或发现什么问题了吗?这样肯定不利于孩子习惯的养成,这样也只会拉深大人和孩子之间的矛盾,拉远距离,你与孩子的战争会不断升级。常有孩子在自己父母亲面前弹不出来,父母走开就弹好了。这就是教育方式的失败。一首曲子弹多久不是问题,问题在于是否弹好,符合要求,家长和孩子的标准要归于音乐,要问问是否忠于原作,而不是弹多少,弹多快。
家里如果是隔代带孩子的一定要谨慎,小不点最喜欢找爷爷奶奶等老人做靠山,动不动就耍赖,找理由偷工减料。老人心软,难免纵容。一旦大人们沟通不好,好习惯的培养肯定终止在这里。孩子不但琴学不好,将来走上社会也将无所适从。
培养一个好的学习习惯,家长的态度和理念非常重要,有的家长总是以内容的多、进度的快为标准,以为学得多、学得快就好。老师要让孩子学得多,多布置作业那再容易不过。这种不量力而为可能的结果就是什么曲子都弹不合格,错音错节奏,犯这种非常低级错误。还有就是养成弹琴的不良方法、不科学的用力、没表达的狂砸等等。如果你孩子的老师让一首错音一大把曲子,完全不符合乐曲要求的曲子通过,那肯定是不负责任,肯定是在误人子弟。一定要记住有些曲子需要不断反反复复练,一节课是不可能完成的,技术问题、内容问题、表达问题等等,这些都是互相支撑,一项没做好都是不合格的。曾有学生从别处转来,家长上第一次课就说孩子弹琴不注意情感表达。他们意识到自己的问题,那就找原因吧:一是技术有问题,各种音符和记号没注意,该连不连,该断不断;二是不注意分析乐谱的表情记号,强弱不分、快慢不分。这都是最基本的东西。
很多孩子开始对学琴充满兴趣,充满快感,学得轻松,但学到一定时候学就不下去了,原因可能就在于多和快上:因为错误堆积的音乐谁能受得了,孩子哪来乐趣。问孩子所弹何物?不知道!为什么弹?不知道!没快感、没乐趣、没目的、不知为何,谁能坚持。有的孩子弹完十级抛出一句"我再也不要弹琴了",想想多可悲,学琴让他如此痛苦如此煎熬。当下学琴大跃进害了不少人,家长一定要注意学习要归于初心,即音乐。
以前钢琴是奢侈品,稀罕物,买架琴放在客厅充充脸面,有的是为装高雅,别说还挺管用。现在但凡城里人家都买得起,买不起的,凑凑也没多大问题。总之不稀奇了。特别建议立式钢琴不要放客厅,客厅是家庭活动中心,所有房间和厨卫的通道,家人来来往往、交谈、电视、厨房声等等都会影响孩子精神集中。有的孩子会一边弹琴一边瞄电视,就是不瞄也会偷听,心不在焉,如果长此以往,练琴习惯肯定立不好,效率肯定要低。所以建议钢琴放在独立空间,至少要保证孩子练琴时你不制造声音,哪怕一点点。
对于目前的很多考级,就其难度而言,十级也就是个打基础和启蒙。如果真正能拿下十级,后面的空间就非常大。很多学生学完业余十级就不再碰琴了,以为自己就到了弹琴的顶端。殊不知才刚开始。对于那些赶鸭子上架的也许还没入门。这种观念源于对音乐基本历史知识的匮乏。
对于业余学琴,不单是学一门乐器、一个技能,而是学一种文化,文化必须文而化之,内化成一个人的内涵和气质。另外学琴也是练就一种对学习的态度:认真坚持忍耐,持之以恒。如果在学琴中孩子能如此对待。不管是学琴,对其他任何学习都是有促进作用的。所以大人的理念是放远点,不要仅仅着眼于当下。